用户名: 密 码:    
  站内公告
 
  最新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诊所展示  
 
   
 
名医骆云鹏
作者:www.chinakeji.org.cn  来源:中国民间名医网
 
     执业医师(中医学-临床医学),研究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肿瘤研究室副主任;病理-病理生理学和肿瘤研究室教授;江西中医药大学国家教育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及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的内科学/肿瘤学/病理学和临床诊断学客座教授。担任中国病理生理学全国理事会理事等职务。
简历如下:           

     骆云鹏,男,川籍。 自幼师从姨父——四川成都青龙场名中医廖宋文先生研习中医临床;1960年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科学技术学校化学专业学习;1964年考入重庆医学院,于1969年毕业于该院医学系;1969年毕业后留校工作, 30余年来一直从事临床/教学和医疗科学研究工作,先后在内科/病理解剖教研室和病理生理教研室任教。1986年5月获WHO奖学金(1986-1988),赴美国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医学院癌症中心,研修药理学、放射医学、毒理、免疫学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博士后研究。从师于美国辅助化疗协会主席著名的Salmon教授及Rosa、Leibovits、Alberts等教授,并先后对美国UCLA落杉矶分校、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肿瘤研究结构及美国三军大学医学研究中心进行访问、参观和学术交流。在他们的指导下主要从事抗癌药物筛选和抗癌药物敏感实验研究,原代实体瘤培养技术,及细胞因子(如 TNF-α、IL-2、INF-γ)、HA对化疗药物的修饰作用机制等项实验研究。在美学习期间,对HTCA进行了优化,进行了“透明质酸酶与γHuTNF-α抗癌联合作用研究 。发现:透明质酸酶对γHuTNF-α的抗癌有拮抗作用。于1987年获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医学院凯特尔院长签发的的表彰信。1988年7月1日回国,任重庆医科大学病理/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教授,肿瘤研究室副主任、研究生导师。同时也是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全国理事、美洲生物科学家(SCBA)协会会员、美国组织细胞培养(ATCC)学会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庆抗癌专业委员会委员。自1986年起,以肿瘤免疫化疗为主攻方向,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抗癌药物敏感实验操作常规。1990年获得国家卫生部的资助;以骆云鹏教授为首的抗癌药物敏感性研究小组,在抗癌药物敏感实验和临床疗效评价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
     回国后致力于开展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研究。先后获得国家卫生部回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的资助,承担四川省/重庆市卫生厅/局的基金重项目以及其它项目多项。在国内建立了标准的HTCA和 MTT法体外化疗药敏试验(进行各种实体瘤、癌性胸腹水、白血病上千例检测),抗癌药物联合用药药效分析技术,使我校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这些工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好评。曾应邀帮助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等大学(1993,而且其HTCA检测获上海市科委科技成果二等奖;进行800余例各种实体瘤、癌性胸腹水的检测,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建立抗癌药敏试验标准。我们的工作,被很多刊物广泛地引用,及众多临床-实验室采用。
     骆云鹏教授曾出席1988年第2届癌症辅助化疗国际会议(美国)、1986年第 13届黑色素瘤国际会议(美国)、1987年国际实体瘤染色体会议(美国)、1996年首届中日几丁质-几丁聚糖国际研讨会(北京,钓鱼台国宾馆)、 2002年参会欧洲自然科学院(Academie Europeenne De Sciences Naturelles)国际医药卫生会议(柏林)以及应邀在1987年第 78届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 & AACO)年会、1988年第2届SCBA国际会议(美国)、1999年第11届世界中西医结合与第6国际传统医药大会(The 6th ICIM / The 11th ICAOM / The 2nd ICQG,USA)等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专题报告。


 
 抗肿瘤药物研究领域,开展了①癌药物敏感性新靶点(RPTK)探索与研究,②抗癌(视网膜母细胞瘤、卵巢癌、肺癌、GI恶性肿瘤等)药物敏感性预测与临床治疗反应性相关研究,③抗癌药物(包括中药)联合应用研究(包括Analyses of Median Effect Principle),④靶细胞CD44-HA与Hyase之间的相互影响的研究,⑤细胞周期与抗癌治疗研究,⑥Apoptosis的细胞化学及其产生机理的分子生物学研究,⑦恶性肿瘤临床研究中,血/尿多胺类化合物SPE-HPLC检测的价值,⑧抗瘤酮(Antineuplastons) 、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leevec抗癌活性研究等。1988年以来, 我们与地奥集团合作,先后完成了EGFR活性的时间荧光测定等技术的创新性开发,逐渐形成了以肿瘤干细胞和/或胞内酶类、PTK为作用靶的药物研究方向,并融合了细胞化学、分子生物学、药学的进展,使实验室的工作在国内具有自己的特点。另外,还展开了①弱视(Amblyopia)发病机理与抗弱视治疗药物的开发研究,②细胞化学研究,即在细胞层次上研究生物效应的化学基础,跟踪细胞应答过程中发生的化学事件,研究其与细胞毒理和病理过程的关系,针对培养细胞设计出并建立了新的“Floating Stain”研究方法,用于分析不同性质和程度细胞损伤与化学物质的相互作用,同时亦解决培养细胞染色难的问③HgCl2所致急性腎功能衰竭的超微结构/细胞遗传毒理学研究(MNT/睾丸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Ames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④抗Thy1-SPA菌体花环和ANAE染色双标记法的建立及其应用的研究 ,⑤ 矿物性中药药效与纳米尺度效应的关系。
教学及教学研究方面:先后从事《临床诊断学》、《病理解剖学》、《高级免疫学》、《病理生理学》、《肝脏病基础》、《肿瘤学基础》等多层次(包括硕/博士研究生及外国留学生)课程的教学;热心从事医学生的素质教育,从事医学多学科继续教育教学(中华医学继续教育委员会以及重庆市医学继续教育委员会);进行国外高等医学教育改革趋势研究和研究生课程程序化研究。甘为人梯,为推动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985.4四川省高教局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1984.12市科协优秀论文奖、1992年度重庆医科大学教学成果奖、1993.9中华医学会视听教育分会: 全国医学美术学术作品一等奖、1996年所著论文“人实体瘤抗癌药物敏感试验MTT法的建立”获重庆市科协颁发的1995年度优秀学术论文证书、1999年第6届国际传统医药会议科技成果奖(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CSCD及其它核心刊物10余篇,SCI和CA收录多篇。主编或合编《实用医学英语习语表达手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等论著8本,以及制作《中医病理生理学》等光盘。招收硕士研究生多名,研修生多名。指导校内外硕/博士研究生30余名。骆云鹏教授学术思想活跃,专业上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国际合作关系。  2005年,出版高等医药院校VCD教材,全国《病理生理学》教材,配套使用。国家教育部中标项目,本人承担2项。1)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心功能衰竭》,获全国一等奖;2)《呼吸功能不全》制作,处于后期制作阶段。2005-2006年,极高频电磁波对放化疗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应答的影响。珠海科技局课题,合作完成免疫治疗机疗效评价,完成相关论文5篇,已发表3篇(如,极高频电磁波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外周血辅助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免疫应答平衡的影响[J].免疫学杂志.2006,22(5):562-565)。合编: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同美国McGrow Hill出版公司合作:Luo Yun-peng. HOMESTASIS, Wang JZ & Chen G:《TEXTBOOK OF PATHOPHYSIOLOGY》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全英文病理生理学教材] 供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留学生、博士、硕士生用)。现在,客座江西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从事病理学、内科学、组织学和眼科学留学生教学。
 

 
 
上一篇:名医卢锋
下一篇:名医孟瑞芳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版权所有:民间名医网-中科中新(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010-89218016  
邮箱:18911881193@189.cn QQ:316065576 微信:18911881193  
京ICP备19016078号-2  
本站不提供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在线交易和产品咨询,个人购买者请到医院和药店咨询!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中医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中医负责,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名医网微信公众号 民间名医通讯录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