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站内公告
 
  最新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诊所展示 >  
 
   
 
薛由安
作者:www.chuanqigongchang  来源:中国民间名医网
 
从整骨手法的产生发展到今天的“八法”、“十法”或多法,经历了三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因此,整骨手法是历代医家和劳动人民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的总结,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周代疡医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在整骨学上翻开了新的一页。隋代按摩术盛行。晋代葛洪著《肘后方》和《抱朴子》等书,记载了下颌骨关节脱位的整复手法,并倡导用竹板局部外固定治疗骨折。其操作要领是:“裹折伤处,以竹片夹裹之,令遍病上,急缚勿令转动”(《外台秘要.肘后疗腕折》辑引《肘后救卒方》)。唐代蔺道人所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一书,为我国最早的骨伤科专著,书中主要介绍了骨伤科的治疗原则、治疗步骤,以及一些整骨的手法,如揣摸、捻捺、拔伸、撙、捺、转动等。元代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一书,论述了肩、髋、膝、踝等关节脱位及其整复手法,首创用吊法整复治疗脊柱骨折。明代朱棣《普济方》一书,记录了15个部位的骨折和脱位,介绍了用快速牵引法整复颈椎骨折和脱位的方法,并发明了屈伸、动摇和踹捏整复手法及用抱膝圈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一书,不但记载了许多整复手法,而且叙述了骨骼的系统结构,强调了整骨须明骨骼,主张用非暴力整复骨折,并对手法整骨的注意事项和技巧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后,薛己《正体类要》和陈士铎《辨证录》等书则论述了骨折用药的理论根据,阐明和强调了伤科疾病局部与整体的辨证关系。清代是中医骨伤科手法发展的全盛时期,出现了一大批骨伤专著,如吴谦等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钱秀昌的《伤科补要》、胡延光的《伤科汇纂》、赵竹泉的《伤科大成》、赵延海的《救伤秘旨》、邹鸿举的《伤科妙术》等,都从理论上丰富了中医伤科学的治疗内容。其中《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一书,不但总结出了整复的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而且还对其作用、适应症和手法技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指引下,整骨手法这一祖国医学遗产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天津医院尚天裕教授等在研究祖国医学整骨手法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生物力学原理,确立了治疗骨折要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和医患合作的治疗原则,总结出了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回绕,屈伸收展,成角折顶,端挤提按,夹挤分骨,摇摆触摸,对扣结合,按摩推拿等整骨十大手法,并成功地研制了一套新的夹板固定器材和功能锻炼方法,开创了我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新局面。
跌打损伤、扭伤摔伤、脱位骨折。颈椎病、腰腿疼、腰间盘突出症。

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椎动脉型颈椎病
福建省福清市三山镇中医骨伤科 薛由安
 
颈椎病是40-60岁中老年人常见病,由于年龄增长,患者颈椎间盘髓核变形,引起纤维环弹性改变而逐渐出现病变节段的椎体失稳,钩椎关节骨赘增生,骨赘机械压迫可以引起周转局部组织充血水肿,使颈椎间孔变得狭窄。在颈椎活动时,侧方突出的颈椎间盘,增生的骨赘以及局部充血水肿的组织,可能刺激或压迫同侧的椎动脉及其壁的交感神经纤维,引起椎动脉扭曲,痉挛,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前庭神经核区供血不足,而出现眩晕等症状。可将之归为中医“眩晕”的范畴。
治疗颈椎病,要从整体观念出发。在诊断治疗时应分为:
(1) 肝阳上亢型;
(2) 气血亏虚型;
(3) 痰浊中阻型;
三型加以论证。
病案举例;
薛梅英,女,60岁,福清市江镜镇后薛村。
2011年3月8日就诊,患者自诉:头晕胀痛已有3年余,每天依靠吃止痛片,前几天突然猝倒,急送医院经MR扫描检查颈椎,确诊为:
1. C5-6-6-7椎间盘突出。
2. 颈椎退行性改变。
3. T1-3锥体局灶脂肪沉着。
4. 椎动脉扭曲。
最近几个月发现,眩晕,耳鸣,头胀痛,恶心呕吐,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加重,
可有猝倒,面色潮红,急躁易怒,项背疼痛,少寐多梦,目赤,口臭,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病属椎动脉型颈椎病)。
 
肝阳上亢型: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0g ,钩藤12g ,石决明20g(先煎), 牛膝10g ,黄岑12g, 栀子12g,杜仲12g ,桑寄15g, 鳖甲20g(先煎) , 川芎 9g ,夜交藤15g ,丹参30g
 
每天1剂,十天为一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
 
 
 
 
 
 
 
 
 
病案举例;
俞秀珍,女,48岁,平潭县城关
2010年8月25日就诊,患者自诉头晕头痛,右侧颈部及肩臂麻木有2年有余,近日因工作繁忙病情加重,经MR颈椎扫描确诊为:
(1) C4-5、5-6、6-7 椎间盘突出,并C4-5、5-6椎间盘层面椎管继发狭窄。
(2) 颈椎退行性改变。
(3) 椎动脉扭曲。
眩晕,恶心呕吐,动则加剧,劳累即发,可有猝倒,面色少华,发色不泽,心悸气短,项背疼痛,神疲懒言,舌质淡,苔少,脉细弱(病属椎动脉型颈椎病)。
气血亏虚型:
【治法】益气养血,健脾升阳。
【方药】归脾汤加减。
黄芪30g ,太子参15g ,白术15g ,当归12g,,龙眼肉20g,酸枣仁30g ,木香10g ,升麻10g ,陈皮10g ,柴胡10g ,川芎9g,丹参30g
每天一剂,十天为一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
 
病案举例:
王秀琴,女,46岁,平潭城关
2010年10月25日就诊,自诉:项背痛已有一年余,左肩臂麻木疼痛,近日工作忙病情加重,自觉眩晕,头重如蒙,可有猝倒,倦怠,胸闷恶心,呕吐,少食,多寐,项背疼痛,舌胖,苔浊腻,脉濡滑。经MR1扫描确诊:
(1) 双侧侧脑室前角间异常信号影,考虑:透明隔囊肿可能。
(2) 颈椎退行性改变。
(3) C4/5椎间盘变性伴突出(后中央型),C5/6椎间盘变性伴突出(右后型),C6/7椎间盘变性伴突出(左后型)。
(4) C5-6,C6-7椎体间隙狭窄,相应椎体缘骨质增生。
(5) 椎动肪扭曲。(病属椎动脉型颈椎病)
痰浊中阻型:
[治法]涤痰化浊,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法半夏10g,白术15 g,苍术20 g ,天麻10 g,茯芩30 g,陈皮20 g,竹茹10 g,煅牡蛎25 g,(先煎)党参10 g,川芎9 g,丹参20 g,大枣5枚,生姜10。
每天1剂,十天为一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
 
治疗颈椎病,中医论其病因最早见于《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肾精亏虚是颈椎病的根本病机,在此基础之上,可能出现肝阳上亢,阴不维阳,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发为眩晕。当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致脾胃虚弱,不能健运水谷以化生气血,出现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民。血虚则脑失所养,皆能发生弦晕,如《灵枢·口问》:“故上气不足。脑为之满,耳为这苦倾,目为之眩。”当肾精亏虚,损及脾胃,健运失司,水湿内停,积聚成痰,痰浊中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窍失养而发眩晕,如《丹溪心法·头眩》:“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
对于颈椎病的治疗,非手术,主要是牵引理疗,针灸和推拿等。单用外治法是不全面的,尤其对反复使用各种手法或封闭治疗无效的病例,通过辩证论治予口服中药常可取得满意的疗效。正如明代薛已在《正体类要》所云:“肝体损于外,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肮脏由之不和,岂可纯任手法面不求之脉理,审其虚实以施补泻哉!”因此,对于肝阳上亢型颈椎病,方用:天麻、钩藤、石决明;灸鳖甲平肝熄风,栀子,黄芩清肝泻火,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养心宁神,牛膝引血下行;丹参和川芎补血活血,化瘀通络,诸药全用,共奏平肝潜阳,活血止眩晕之功;对于气血亏虚颈椎病,方秀:黄芪,太子参,白术补脾益气;当归辛温养肝而生心血;龙眼肉,酸枣仁养心安神;陈皮,木香行气醒脾;升麻,柴胡升举阳气;丹参,红花和川芎补血活血,化瘀生新,诸药共用,可以起到益气养血,健脾升阳,消除眩晕的作用;对于痰浊中阻型颈椎病,方用:法半夏燥湿化痰;党参,白术健脾祛湿;天麻熄风止晕;茯芩,大枣,生姜健脾和胃;陈皮健运脾胃,理气化痰;煅牡蛎,竹茹,化痰散结;川芎,丹参活血化瘀,通络开窍,诸药全用,涤痰化浊,健脾和胃止眩晕。
颈椎病患都的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红电泳时间以及血小板平均值均显著升高,这些病理变化与中医血瘀证相似,再结合颈椎病患者大多数年老体虚,病程绵长,“因虚致瘀”“病久多瘀”,据此,在治疗颈椎病时,笔者均使用川芎,丹参等活血化痰之品,川芎行气活血,可以增加脑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丹参补血,祛瘀生新,两者均有抗凝,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血脂的作用。
中药辩证治疗颈椎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理主要是:
(1) 降底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缓解颈性眩晕;
(2) 改善微循环,并抑制炎性介质的产生及其反应,消除局部充血水肿,松解受压组织;
(3) 扩张椎动脉,基底动脉,降底血管阻力,增加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大脑供血。
 
 
 
 
 
 
 
 
 
 
 
 
 
 
 
 
 
 
 
中医治疗,手法整骨,前臂双骨折
福建省,福清市,三山镇中医骨伤科:薛由安
 
整骨手法是治疗骨折的重要手段,它在中医骨伤科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如骨折脱位及软组织损伤等,都可用手法技巧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治疗骨折,应掌握骨折部位和移位方向,采用各种不同的整骨手法,达到“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摸心会,法从手出。”
整复前臂双骨折时,应首先整复尺骨还是整复挠骨须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及特点分析,加以决策。若将其整复的顺序先后颠倒,即会影响骨折的复位。
前臂双骨折,若其中一处为横断或锯齿形的稳定性骨折,而另一骨干为不稳定性骨折时,应先整复稳定性骨折,以此作为支架,然后再整复不稳定性骨折。若先整复不稳定性骨折,因其复位后仍不稳定,待整复另一骨折时,不稳定性骨折则容易再移位。
前臂双骨折的手法整复较难,整复固定后,保持骨折复位后的良好对位直至骨折的愈合则更难。骨折完全复位后必须采用背侧超腕前臂夹板外固定,尺侧夹板远端达第5掌指关处,能有效地防止腕的尺侧动腕关节的旋转,克服因手部重力下垂而致尺骨骨折端向桡侧成角的杠作用,即旋前,旋后肌的牵拉对骨折处产生的剪力,使骨折在牢固可靠的固定下愈合。
 
病案举例:
陈学清,男,26岁,汉,平潭城关
诉:
因骑车摔倒,右手掌着地,肿痛难忍。前臂缩短,成角,畸形。经拍片,右前臂中段横形双骨折。
治疗方案:
中医药疗法,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三期分治,内外用药。
采用手法:
拔伸牵引,端挤提按,成角折顶,夹挤分骨。
手法整骨方法
手法复位,应根据骨折复位“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要先使骨折断端重叠充分分离,充分拔抻牵引,解除短缩畸形,恢复骨端长度。再行端挤提按手法,整复成角或侧方移位。经手摸心会,术者觉骨折端尚未完全复位,必须采用成角折顶手法,使骨折端达到完全复位。最后采用夹挤分骨法,加分骨垫,但分垫不能太厚,绷带不能绑扎太紧,防止产生压迫性溃疡,缺血性肌肉挛缩,局部压疮形成。
骨折三期分治,内外用药
由于造成骨折的暴力较大,脉络筋骨受损较重,必然伤及气血,气滞血瘀,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为肿为痛,故骨折早期出现气滞血瘀之证候。
 
骨折早期治疗:
【治法】:活血祛淤,消肿止痛。
【方药】:活血止痛汤。
处 方:当归10g ,赤芍10g,紫荆藤10g,川芎6g,乳香9g,没药9g,落得打6g,苏木6g,红花6g,陈皮 6g,三七 3g,每日一剂水煎服。
骨折2周后患肢肿胀消退局部疼痛逐渐消失,骨折端已纤维连接,骨折部日趋稳定。
 
骨折中期治疗:
【治法】:和营生新,接骨续损,促进骨痂生长。
【方药】:续骨活血汤。
处 方:当归12g,骨碎补12g,续断12g,赤芍10g,白芍10g,生地黄15g,煅自然铜10g,落得打10g,红花6g,乳香6g,没药6g,土鳖虫6g,每日一剂水煎服。
骨折后期,病久耗伤气血,且筋骨损伤必內动肝肾之气,肝肾亏虚,故后期多为气血不足肝肾亏损。
 
骨折后期治疗:
【治法】: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
【方药】:补肾壮筋汤。
处 方:熟地黄15g,当归12g,山茱萸12g,茯苓12g,续断12g,牛膝12g,杜仲15g,白芍10g,五加皮10g,黄芪15g,党参15g,每日一剂水煎服。
 
练功活动:
骨折复位固定后,即鼓励患者作手指屈伸,握拳活动及上肢肌肉舒缩活动,以促进气血循行使肿胀消退。中期开始作肩,肘关节活动,如小云手等,活动范围逐渐增大,但不作前臂旋转活动。2个月后骨折愈合,骨痂形成,解除夹板固定后,前臂旋转活动仍有障碍,腕关节,肩关节,屈伸不利,但必须通利关节,采用骨科外洗药。外洗患肢关节处,配合屈伸锻炼,恢复关节功能。
 
外洗要处方:伸筋草15g,透骨草15g,荆芥10g,防风10g,红花10g千年健12g,刘寄奴10g,桂枝12g,苏术10g,川芎10g,威灵仙10g,每日一剂,
 
 
 
上一篇:周天元
下一篇:胡婉英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新闻中心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版权所有:民间名医网  电话:010-89218016 手机:13071117606  
邮箱:18911881193@189.cn QQ:316065576 微信:18911881193  
京ICP备19016078号-2  
本站不提供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在线交易和产品咨询,个人购买者请到医院和药店咨询!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名医网微信公众号 民间名医通讯录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