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伯
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受到先辈耳濡目染的中医启蒙教育,自少年起即立志学医。后师从北京著名中医专家陈世安老先生,一面苦读内难等诸经典医著,一面随师临诊,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慕名求治者人数众多,每日患者常逾百人,很快成为了一名颇有名气的青年中医。然老师对此并不满足,继续博览群书,刻苦钻研。对《内》、《难》、《伤寒》、《金匮》、《本草》更达温故知新,并精研金元四大家及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温病诸家著作,收获颇多。还旁涉儒、释、道诸家经典古籍,对拓展医学思路,丰富治疗方法起了很大作用。他还博览了近代内、外、妇、儿、骨伤、皮各科专著,并广泛寻师访友,从民间验方单方中汲取营养。 正是由于陈文伯 早年积累了丰厚的理论功底,日后在医、教、研等诸多领域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从医四十余年,精于男科和内科,对男性不育症、男性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等男性附属性腺疾患、男性性传播疾病及哮喘、糖尿病、肝病和老年性疾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对上述疾病的诊治规律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在临床取得了十分满意的疗效,在学术上也颇有建树。他在几十年的医、教、研生涯中始终坚持贯彻中医辨证论治这一原则体系。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灵魂,中医传统医学之所以以够存在,不仅仅是因为中药治病有疗效,更主要的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从宏观、动态的角度出发,全面地反映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客观规律性。
这就是为什么在近百年来世界各国的传统医学几乎全部灭绝,而只有中医学这一传统的医学瑰宝仍然存在于世界医学之林的根本原因。以"同病异治"为例,同样都是因为大量使用棉子油而致的少精子症,有些患者属于阴精受损严重,多以益肾填精为主,可获治愈,而有些患者属于阳气不足,则多以温肾兴阳为主,同样可获治愈。这是目前现代西医学理论尚不能完全解释的。陈文伯 常说:实践证明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目前的西方医学所无法代替的,有着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我们必须坚持这一特色,保持自己的优势,不断开拓进取,使中医学理论不断发扬光大。他认为:阴阳两大物质系统的对立统一是宇宙万物一切变化现象的根本,人体的生理与病理现象也是如此。人体的构成尽管有脏腑、气血、津液、筋骨、经脉之分,维持人体生存的要素多如牛毛,但其属性皆可概括为阴阳两大物质系统,并时刻处于运动与变化之中,其动态的平衡与稳定,是人体机能正常运转,维持健康状况的保证。也就是《内经》所说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而一旦由于外感六淫或疫疠之气、七情过度等内外因素破坏了阴阳两大物质系统的动态平衡与稳定时,就会发生各种疾病。换句话说,一切疾病的发生都是阴阳失衡所致,而其发展与转归,尽管变化多端,依然是阴阳某一方偏盛偏衰的结果。因此,治疗各种疾病,都应从纠正阴阳偏盛偏衰这一基本病理变化入手,方能药到病除,效如桴鼓。
这一点应贯彻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始终,不应有丝毫变化。例如他在治疗因阳气不足而致的少精不育症时,多以温阳益肾之剂使用1-3个月,在患者自述症状明显改善,精子数量亦明显升高后,非按一般常法,效不更方,而是逐渐减少温阳之品,适量加入育阴之剂。老师曾特别指出:"阳虚患者通过温阳治疗使人体阴阳已达到相对平衡,继续用温阳药就会出现阴虚阳亢之势,使病情又趋加重,医者不可不察。"此种方法用于临床,往往疗效甚佳。这正是老师较为独特的治疗思路之一。在医疗实践中虽然一贯坚持中医理论体系的指导原则,但从不排斥现代西医学的理论与实验方法,特别是现代医学的各种先进检测手段,老师更是不遗余力地大力推广,在临床加以运用完善,不断地引入到自己的治疗过程中,不仅用于验证疗效,还不断地将其运用于中医疾病的诊断和辨证。他认为:科学是无国界的,中西医两大医学体系各有其特点,可以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医药学的发展。为此,中医理论体系必须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完善、发展自己,特别是在当前科学发展的迅猛时期,要积极地引用一切现代西医学的实验技术手段,使中医的诊断更加客观化和具体化,以此不断充实和发展中医理论体系。 为了更加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特色,老师自1981年起,专攻中医男科疾病,在这一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创建的鼓楼中医医院男科在不仅北京地区是第一家,在全国也是最早专门从事中医男性疾病的临床单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