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站内公告
 
  最新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保健用品的市场经济地位
作者:小编  来源:中国民间名医网
 

    近年来国家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推动了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保健用品就是健康产业细分中的新兴产业,《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 号)就明确了保健用品为健康服务业支撑产业之一,与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的地位是并列的。但是由于保健用品是五大支撑产业中唯一不需要行政许可的行业,这让生产经营保健用品的企业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市场待遇。为让保健用品能在全国获得公平的市场发展,帮助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提高对保健用品的认识和认可,并代表河南省、贵州省、陕西省、内上千家保健用品生产企业(全国更多)发出呼吁。

一、什么是保健用品?
   保健类产品有两大类,一类叫保健食品,是内服产品;一类叫保健用品,是外用产品。国家目前对保健用品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 2012 年由中国保健协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编著的《保健蓝皮书》中规定了保健用品的定义,贵州、陕西、吉林等省份制定了《保健用品管理条例》,其中对于保健用品的定义也是大同小异。简单来说,保健用品是指对身体有保健功能和促进健康的外用产品,常见的有贴剂、膏剂、外用液体、粉剂、艾制品等,简称“健”字号类产品。虽然保健用品是个新兴产业,实际上此类产品来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早已植根于中华儿女的心灵和生活习性之中,是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的优秀代表,具有“简、便、验、廉”、不伤肝肾、不伤脾胃、副作用极少的特点,是对人民健康手段的极大丰富和有益补充,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保健用品与药品应如何区分?
   保健用品与药品有许多相似之处,将规范的保健用品错认为药品是执法人员经常陷入的误区。错误判断

一:保健用品使用了中草药就是药品。其实保健用品本身就是中医药保健的衍生品,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和传统中,万物均可“入药”,我国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发展至今更是可以让“万物”以不同形态发挥其妙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食药监办稽函〔2017〕47 号文件中提到“中药材有药用、食用、兽药用等多种用途,判断中药材是否属于药品管理,关键在于界定其用途。”。因此,单凭产品原料判断产品的属性难免武断,有失公允。错误判断

二:保健作用或适宜人群中使用了医疗用语就是仿冒药品。保健用品属于非药物疗法产品,在表述产品功效时难免会用到一些医学用词,目的只为准确、清楚的表述产品的保健作用和适宜人群,方便消费者选择。为此,我商会曾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申请信息公开“医疗用语的范围和禁用词以及哪些是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得到的回复是“申请获取的信3 / 6息不存在”。可见,单从保健作用或适宜人群中的某些用词认定仿冒药品便是断章取义了。

保健用品与药品身份表述有明显的区别:

1、保健用品属于“国家未要求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产品”,各个省份有不同的管理标识,如河南省有行业自律的团体标准评估(咨询),在包装和说明书上标明为“生产条件评估”和“评估编号”;药品则标明为“生产许可证”和“批准文号”。

2、保健用品在包装和说明书上注明“本品是保健用品,不代替药品和医疗器械治疗”;药品则注明“OTC”和“国药准字”等字样。

3、保健用品在包装和说明书上表明“保健作用”和“适宜人群”,在文字表述方面强调保健和亚健康,而不是治疗;药品则表明为“功能主治”和“适应症”。因此,正确判断保健用品的合法性,应从产品文号、产品标识、产品用途等多方面来区分,并结合生产企业所在地的管理方式综合判断。


 
 
上一篇:如何申报国食健字
下一篇:知名风水易学文化传承学者 ——王成刚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版权所有:民间名医网-中科中新(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010-89218016  
邮箱:18911881193@189.cn QQ:316065576 微信:18911881193  
京ICP备19016078号-2  
本站不提供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在线交易和产品咨询,个人购买者请到医院和药店咨询!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名医网微信公众号 民间名医通讯录 客服微信